剧目巡演
赵先生
MP:18600410252
Email:jun_zhao@fanxingchina.com
品牌合作
魏女士
Tel:400-0101-889转2
Email:likun_wei@fanxingchina.com
关于繁星
创新思维碰撞文化主见 繁星成戏剧消费先行者
近日,北京市文资办产业处干部汪卉、繁星戏剧村创始人樊星受邀做客北京电视台《怎么看》专题栏目。《怎么看》是北京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北京市一档理论类、政论型电视栏目。每期就百姓关心的人重大民生问题,邀权威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当期讨论的主题就是“戏剧消费的变化”,主持人对话两位嘉宾就近年来戏剧文化消费展开了深度探讨。
节目中樊星指出这个时代民众对戏剧文化的需求,从过去话剧文化的无人知晓到现今话剧市场的门庭若市,高品质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大众化,观看戏剧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流行趋势。
当前在北京文艺演出环节,仍存在“两高一不平衡”问题,即场地租赁成本过高,演出票价过高,剧场资源利用不平衡。北京现有营业性演出剧场105家,全年演出场次超过200场的只有30余家,大多数剧场全年演出场次不足100场,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繁星戏剧村作为中国首家民营戏剧文化产业园,也作为目前北京经营状态最好的民营小剧场之一。目前,繁星戏剧村在北京拥有五个风格各异的剧场和一个当代艺术中心,可同时容纳近千名观众。独特的“场制合一”运营模式,集戏剧创作、剧场运营、驻场演出、版权交易、美术展览、艺术衍生品设计开发、主题餐饮、文艺书吧为一体,形成了一个跨界的文化体验集群。成立至今,繁星戏剧村已累积了近50部原创戏剧,如《奋不顾身的爱情》、《说走就走的旅行》、《爱在无爱城》、儿童剧《脸谱戏三绝》等。随着多年来,精品佳作的不断推出,在观众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圈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节目中樊星先生就小剧场发展三个层面所面临的考验进行分析:1.剧场如何解决基础的经营问题。2.把握国家政策方针,探求小剧场发展之路。3.利用群众需求,创作优质戏剧。
戏剧是取之于民的艺术,最终是为了反馈于民,惠民政策正是顺应了新时代戏剧文化的变革,有效应对上面三大考验的重要举措,不仅利民,也利企。解决购票压力,带动民众看剧热情。第六届消费季通过搭建文化消费平台,以“乐享文化 惠美生活”为年度主题,秉承“文化、惠民、消费”主旨,以满足民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为主线,集成“匠心筑梦”“智启未来”“视听飨宴”“书香艺韵”“时尚品位”“共享互融”六大板块内容,其中把戏剧演出作为文化消费的核心内容。扶持小剧场戏剧团体“上台唱戏”,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促进整个戏剧行业的发展。
繁星戏剧村就有6部剧参与到第六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中,剧目演出及其周边配套活动总计惠民金额突破70万元,广大观众获得了实在的文化生活实惠,文化消费的选择也呈现多样性;繁星也从惠民政策中收获了更多爱戏剧、爱艺术的观众,将更多的人聚拢到戏剧艺术的殿堂。
对当前戏剧行业的高速发展现状,樊星说到在政府文化的大力支持之下,民众的文化热情也日益高涨。戏剧是现场的艺术,看戏成为当下潮流,其中年轻人是当下戏剧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也是当下文化消费的主力军。繁星因此更加注重青年市场群体的培育,在众多高校招募学生剧评人,合作组建校园戏剧工作坊,为学生们提供免费及优惠剧票,精品剧目的校园巡演,主创团队的校园见面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青年接触戏剧,感悟艺术,繁星对年轻市场布局着眼未来与全局。
繁星戏剧村作为民营的文化企业,紧跟国家的文化政策步调,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一城三带”等重大国家策略,搭乘政策的东风,繁星将中国传统戏剧品牌做大做强,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散播中国的戏剧文化,形成文化特有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如今,在北京已经形成了“戏剧遍地有,想看咱就走”的便利性戏剧消费生活方式。话剧、歌剧、舞剧、肢体剧等不同的戏剧种类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在未来,相信通过政府引导、平台搭建以及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多的文化精品,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随着精神文化产品的层出不穷,人们在享受文化,接受文化的同时又会对文化产品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期待,满足这种时代和民众赋予的文化使命,正是繁星努力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