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巡演
赵先生
MP:18600410252
Email:jun_zhao@fanxingchina.com
品牌合作
魏女士
Tel:400-0101-889转2
Email:likun_wei@fanxingchina.com
关于繁星
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圆满落幕
10月16日,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在繁星戏剧村开幕,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展演后,于12月31日正式落下帷幕。因恰逢祖国成立70周年及繁星戏剧村创建十周年,所以此次艺术节以“庆”为主题,共汇聚17部梨园精品剧目,合计开展70余场演出。同时本届艺术节也是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
聚焦青年 创新立意
17部剧目,十余个剧种,70余场的演出热闹欢腾地接续亮相本届艺术节,其中不乏初次在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与观众见面的地方剧种。除了主展演单元之外,本届艺术节还设有戏曲衍生板块,增设了梨园体验工坊、戏曲高峰论坛、戏曲名师讲堂、剧目研讨会、戏服汉服派对等多样的戏曲配套单元。按照惯例,第六届戏曲艺术节也为入围的小剧场剧目颁发了优秀剧目的证书和奖牌,以鼓励传统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在艺术节期间,共吸引了80多家媒体报道,3.3万观众走进繁星小剧场,场均上座率高达85%。除广大资深票友戏迷之外,还有一大批青年观众来到繁星戏剧村,切身感受当代小剧场戏曲的独特魅力,并以年轻人自己的方式,将他们与传统戏曲文化“亲密接触”的所思所想传播到更广域的年轻族群,体现了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承传·创新·青春·未来”的主旨。
戏种荟萃 勾连古今
本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汇集了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粤剧、梨园戏、绍剧、豫剧等代表性剧种,历史剧、传统戏新编与现代戏等内容题材在这里交融,古韵新声唱华章,梨园锦绣庆盛世。
京剧《思·凡》作为本次艺术节开幕戏,将三出极有代表性,同时有着相似生命质感的丑行和花旦戏构建成为一台戏,其中不仅包含传统古朴的唱腔,也引发了三重层面的人生思考。梨园戏残本《刘智远》以古朴的曲调和演出规制,让观众能零距离感受“古南戏活化石”的魅力。绍剧是本次初登艺术节舞台的剧种,由浙江绍剧研究院带来的《灿烂八戒》生动有趣,人物塑造活灵活现,现场观众大呼过瘾。作为压轴之作的小剧场豫剧《南华经》取材于传统剧《大劈棺》,其以丰富细腻的内心展现,精彩绝伦的戏曲技艺,让观众领略到现代戏曲既立足传统,又锐意创新的进取心。
小剧场京剧《思·凡》
小剧场梨园戏《刘智远》
小剧场绍剧《灿烂八戒》
小剧场豫剧《南华经》
小剧场京剧《草芥/小吏之死》将两个西方短篇名著进行了本土化改编,通过丑角惟妙惟肖的演绎使剧目逸趣横生。全女班的小剧场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不同于电影、话剧等表现形式,演员们用越剧的婉转唱腔,将一个女人跌宕的一生娓娓道来。由香港西九区戏曲艺术中心带来的小剧场粤剧《文广探谷》在本次艺术节进行了全球首演,全剧以传统与创新粤剧交替出现的手法演绎,展现出新一代粤剧演员对传统与传承的思辨。小剧场黄梅戏《薛郎归》众星云集,以全新的形式来讲述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新旧交融让观众耳目一新。小剧场京昆《痴梦》用精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将崔氏与朱买臣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极富舞台哲思。获邀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昆曲《反求诸己》依托昆曲独特的表演形式,并结合现代戏剧审美,给一个古老成语赋予了当代意识,标新立异。除上述外,本届艺术节的其他展演剧目也是争奇斗艳,精彩纷呈。
小剧场粤剧《文广探谷》
小剧场黄梅戏《薛郎归》
小剧场京昆《痴梦》
小剧场昆曲《反求诸己》
倡导争鸣 扬帆成长迎芳华
“小剧场戏曲”作为戏曲发展的一种有效探索模式,以其灵活的舞台演出样式,强大的题材包容能力,成为戏曲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平台。戏曲艺术节面向全民,改变了过去戏曲界“过年过节不过日子”的生存状态,打开了戏曲当代探索的触角主动去触碰多元门类,用戏曲积淀几百年的自信去融合包容新的文化。
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期间所有演出都推出百元惠民低价票,降低了观众观看戏曲的门槛,拉近了普通观众与戏曲这个传统艺术门类的距离。除了惠民票价,艺术节更是在观众的参与度上也下足功夫,期间举办了多场戏曲主题活动,吸引参与者超千人,通过高峰论坛、名师讲堂、戏服派对、梨园工坊、跨界艺术巡展“对戏2019”等线下免费的戏剧体验参与活动,加深了观众对戏曲艺术的了解,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式来进一步走近戏曲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中,还开展了四次针对第六届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剧目以及当代小剧场戏曲发展现状与前景的学术论坛,从更专业的角度就小剧场戏曲艺术的发展给予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次学术性高峰论坛的主题分别为:成长、扬帆、芳华和庆·祝,受邀嘉宾向青年群体倾斜,更多地收集和聆听了青年人的声音,倡导争鸣互动,彰显青春力量。
第一次论坛:成长 - 小剧场戏曲,在路上
第二次论坛:扬帆 - 地方戏与小剧场戏曲
第三次论坛:芳华 - 戏剧青年与小剧场戏曲
庆·祝: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剧目研讨会
传播戏曲艺术 传承传统文化
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以繁星戏剧村多年积淀的品牌优势、中小剧场集群的空间、多年的观众储备、丰富的戏剧团队资源为平台,自201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同时通过举办艺术节来扩大和坚守戏曲阵地,体现了对戏曲艺术的敬畏,担负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在中国戏曲的脉络里,从唐风宋韵的浅吟高唱、诗词风骨,到南戏元杂的人间烟火、意趣生动,再到明清渐入成熟、戏种争鸣,多元融汇一脉相承,而正因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得戏曲中也保留了独特的文脉。“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坐小剧场中观唱念坐打,品板腔丝竹,从氍毹变换中感受戏曲的诗意美学,从传统文化中凝聚民族的自信力量。
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于12月底圆满落幕。历时两个多月,17台小剧场精品剧目,70余场演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戏曲的饕餮盛宴!未来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也将继续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与传承,提升民族文化自信,“遵艺术之本真,守艺术之正道,呈艺术之新风”,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明年再见!